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://go.huanqiu.com/news/tour/2018-03/11678175.html" 【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王明月】在信息時代的當下,在德國醫院掛號要耗費半個多小時,需手工填寫掛號單,在國內用醫保卡掛號分分鐘可以搞定,網上預約更是幾秒搞定。諸如此類,按照中國標準,德國在很多方面效率非常低,但在德國不是所有慢都是效率低,有時慢就是快,所謂慢工出細活,因為德國人深知,有時快就是慢,所謂欲速則不達。600多年才完工的科隆大教堂。 慢是系統思維的結果 德國人當下的慢,是后現代社會的一種生活節奏。上世紀70年代后期德國就已經進入后現代社會,生產方式早已實現從數量增長型向技術創新型的轉變,加之德國的福利制度非常完善,貧富差距不大,社會比較安定。德國人的物質生活已經相當富足,日常生活表面上變化不大,社會進步更多體現在制度建設和精神創造方面,年輕人缺少發揮空間。因此,德國人早已習慣這種按部就班、毫無激情的生活,有時甚至顯得死氣沉沉,無聊至極。 拋開生活節奏上的慢,德國人工作方式上的慢是和他們的思維方式密切相關的。在德國鄉村,你可以發現當地草地和其他國家相比,草長得更加茂盛。奧秘就在于德國的土地多年來是經過改造和涵養的,其土壤各種養分含量比例都是經過測算和控制的。德國政府為此投入大量資金,才有了今天的成果。從短期看,這種治理見效很慢,往往要十幾年的時間,但是從長遠看,則對于農牧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。德國人的這種全局觀念和遠見卓識不能不令人佩服。同樣的道理,德國人在和發展中國家做生意的時候往往注重幫助其提高技術,發展經濟,因為只有讓這些貿易伙伴富裕起來,德國產品才能在這些國家找到市場。 德國人相信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他們在開始工作前一定盡可能把所有準備工作做好。筆者有個負責項目開發的德國朋友,他在正式進入項目開發以前,一定要自己編寫一套專門用于該項目開發的軟件系統。這看起來非常耽誤工夫,但是項目一旦進入運作階段,你會發現前面的基礎工作是一點也沒有白費,不但開發進度快,而且質量很高。德國人是從整體上來看待工作的,并不計較某一部分工作的快慢。這也許就是德國人的哲學思維發揮作用了吧? 慢是專注耐心、認真負責 德國人的專注和深刻往往就體現在慢上。比如德國萊卡公司的第一款135mm便攜式相機就是該公司工程師奧斯卡·巴納克花費10多年的工夫研制成功的,1925年在萊比錫春季博覽會上一炮走紅,從此開啟了便攜式膠片相機的新時代。這種慢可以理解為耐心和專注。 德國醫生看病,一個病人要問診一個小時,但這不是速度慢,是為了確保醫療的質量,維護病人的利益,也是盡醫生的天職。這種慢可以理解為認真和負責。德國人的慢不是拖沓消極,怠慢工作,而是認真務實的日耳曼工匠精神的一種表現。 德國還有一種慢就是基礎設施建設慢。筆者親眼目睹了慕尼黑老火車站改造工程,據說從開工到現在已經40多年了,始終沒有完工,開膛破肚的工地就像慕尼黑城市的一道傷疤。但是德國人并不以為意。工程遲遲不能完工的原因一是資金不足,二是德國人真正奉行百年大計、質量第一的理念。緩慢施工,緩慢完成。這也反映出德國人對品質的追求。德國產品以精良耐用著稱于世界,靠的就是這種較真的精神。德國有的教堂建好幾百年了,至今仍未完工,但建筑質量相當好。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,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,耗時超過600年,至今仍修繕工程不斷。 掌握快與慢的辯證法 由于德國早已進入后工業化社會,因此利潤的增長依靠的是產品升級換代和技術創新。德國人認為,如果一項有創意的發明可以帶來巨大的收益,可以給工業文明帶來質的提升,那么就足以抵消在此過程中投入的大量資金和時間成本。在這個問題上,德國人決不急功近利,而是看重長遠利益,細水長流,注重在創新中尋找出路,以整體產業水平的提升來實現利潤的最大化,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勞動生產率,推動社會的進步。 以德國著名的普朗克研究所為例,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,該所就致力于可控核聚變民用的研究,尋找發展人類新能源的途徑,迄今已經歷時60余年,花費數十億歐元,盡管未取得重大進展,但目前仍在繼續孜孜不倦地堅持做這項工作。據說,一旦該研究取得突破,人類必將跨入能源時代的新紀元,到那時,過去投入的一切資源和成本都可以很快得到巨額回報,從而迅速走到各國前列。這種慢就會立即轉化為快,而且快到別人無法企及和超越的程度。 事實上,在嚴格把控質量與效率、長期與短期收益之間關系的問題上,德國人好像更勝一籌,始終走在其他國家的前面。在工作效率的快與慢的問題上,德國人有著與眾不同的理解和堅持。關鍵字標籤:德國旅遊
補習班簡介 │ 考試介紹 │ 美語課程 │ 聯絡我們 │ 最新消息 │ 網站導覽 | 回首頁 奇寶網路SEO服務 版權所有 © All Rights Reserved